时时彩五星大概率

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时时彩五星大概率 > 新闻动态 > 1962年江西省委书记两次拍胸脯保证,毛主席拍桌子:关起门来打!

1962年江西省委书记两次拍胸脯保证,毛主席拍桌子:关起门来打!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8:26    点击次数:73

1962年的时候,毛主席坐着专门的火车去了江西看看情况。江西的头儿,也就是省委书记刘俊秀,当着毛主席的面,拍胸脯保证了一件事。毛主席一听,心里头特别高兴,手一拍桌子,就说了:“这事儿,咱们自个儿悄悄解决了!”

【江西“好书记”刘俊秀】

刘俊秀,老家在江西永新,1926年就加入了农会组织,到了1927年,他正式成为了一名党员,从那以后,他就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里。

刘俊秀是江西本地人,他的工作和成长都在这里。革命那会儿,他当过吉安丰陂的党支部书记,帮着红军打下了吉安城。革命胜利后,他又被调到永新县当内务部长,负责分田地、筹粮食,给前线提供支持。

在长征的征途中,刘俊秀跟着红六军团一起走,他主要负责的是搞粮食和草料这些后勤活儿。他给红六军团和其他兄弟部队成功碰头立下了大功。

西路军往西打的时候,刘俊秀和大队伍走散了。他愣是一个人,从祁连山那头开始,靠一路要饭,走了好几千里的路,最后回到了延安。这人组织本事大得很,路上还拉上了好几个走丢的红军兄弟,一块儿回到了党的家里。

抗战那会儿,刘俊秀在晋绥军区当上了组织部长,他还是干着支援前线的事儿。晋绥这块根据地,条件比其他地儿可差多了,但刘俊秀不怕难,他跑到晋西北的各个县里去,忙着给部队筹粮食、衣服和鞋子。就这么着,晋绥地区的抗战形势是一天比一天好。

在解放战争那会儿,刘俊秀跑到东北去了,他在吉林省委忙活着,又是搞土地改革,又是动员大家去参军,到处都能看到他忙前忙后的身影。

1956年的时候,刘俊秀在江西省的第五次党代会上,被大家选为了省委书记的帮手,那时候叫第一书记,其实就像是个副书记的角色。他呢,主要负责管农业方面的工作。

刘俊秀刚接手工作,就根据实际情况搞了个“三个转变”的法子,就是让种一季的地变成两季,旱田改成能种水稻的水田,荒废的地也重新耕起来变成好田。1956年那一年,江西就多了407万亩能种的地,稻谷产量也多了7亿斤。

【向周总理敬酒,总理:喝一杯调粮1亿斤】

1961年9月17号,周总理在庐山的事务结束后,没直接回别处,而是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南昌。

周总理这次到访,肩上有重担。那时候,咱们国家正碰上三年困难时光,好多地方的粮食主产区,像东三省啊、河南、安徽这些地儿,都遭了大灾。一眨眼到了1960年,这灾情还往长江流域扩散了,老百姓苦啊,饿肚子,没办法只能找树根、观音土来填饱肚子。

周总理打算跟江西请求支援些粮食,好去帮助其他省份。但想想这两年,国家已经让江西调出了12亿斤粮食,人家可是一点没少给,这下子再提要求,可真有点难开口啊。

周总理正犯难呢,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就到了。18号那天晚上,刘俊秀自个儿安排了一桌饭,请了周总理、谭震林、罗瑞卿这些中央的大领导一块儿吃。

吃饭时候,刘俊秀端起了酒杯,开口说道:“南昌啊,这可是总理指挥八一起义的英雄之地。总理这么多年后,34年了,又回到这里,我心里真的是特别高兴。来,咱们一起举杯,为总理的身体干杯!”

刘俊秀那敬酒的言辞,真是慷慨激昂,听得人心里头热乎乎的。周总理一看,心里头也是乐开了花,立马也拿起了酒杯。不过呢,总理他没急着一口闷,而是把酒杯口捂得严严实实的,像是有啥话要说:“俊秀啊,喝酒没问题,但我得跟你提个小要求。”

总理虽然没有明说,但刘俊秀作为江西省委书记,心里也揣摩出了个大概。他挨着总理坐得近近的,等着听后面的话。

不出所料,周总理直接了当地讲:“喝酒没问题,但每喝一杯,就相当于调拨了一亿斤的粮食。”

喝酒只喝一小杯哪够啊,总理随后说道:“要是喝两杯的话,那就能调动两亿斤的粮食,要是三倍的量,那就是整整三亿斤了。”

刘俊秀愣了一会儿,心里琢磨着,江西这次受灾虽然没那么严重,但老百姓的日子还是过得挺紧的。之前能凑出那15亿斤粮食,已经是大家使出了老劲了。再说了,他土生土长在江西,现在又在江西当家做主,要是就这么随便答应了,老百姓私下里会不会嘀咕他呢?

刘俊秀说出了自己的困境,结果谭震林在一旁插话道:“俊秀啊,总理想要三亿斤粮食,你就给他吧!”

周总理瞧出刘俊秀挺纠结,就跟他掏心窝子聊了几句。说起来,总理在江西考察这几天,对这儿的农业生产情况摸了个透。总理高兴地看到,江西的老百姓家里不光有吃的,还有余粮呢,比其他省份要强不少。三亿斤粮食听起来挺多的,但只要大家稍微省一省,还是能省出来的。

到了这个节骨眼儿,刘俊秀也没法再拒绝了。他又一次端起酒杯,朝着总理的方向说道:“总理,咱江西就算再不容易,也绝不会置身事外。”

得知刘俊秀最终点了头,周总理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,他一把拎起桌上的三杯酒,一股脑儿全灌进了肚子里。

【两次拍胸脯,毛主席:关起门来打】

在那个不容易的日子里,各省兄弟都伸出了援手,互相帮助。江西,作为一个出产丰富的大省,它的贡献自然比其他很多地方都要大。到了1962年,刘俊秀又碰上了一个棘手的问题。

今年夏天一开始,台湾的蒋介石就开始按捺不住了,他打算趁着国际局势突然变化,回头“攻打”大陆。眼看着,暴风雨就要来了,一场大战即将爆发。

为了打破蒋介石的诡计,华东、华中还有华南的各大军区跟省市聚到一块儿,开了个碰头会,商量怎么打仗、怎么保障后勤。

打仗前得备好粮食,军区头头和省委领导们聚一块,聊得最多的就是咋解决吃饭问题。那时候日子不好过,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,粮饷从哪来,这可愁坏了大家。

有个司令员直叹气:“打仗嘛,咱们不怕,但士兵们的口粮,从原先的每月45斤减到了32斤,这事儿可咋整啊!”

南京军区头儿许世友一听这话,立马接过来说:“咱们军区的战士们,那都是士气高涨,唯一担心的就是老乡们的粮食供应能不能跟上,别到时候给咱拖后腿啊!”

坐蜡这个词,佛家那边用来表示“陷入困境”的意思。许世友呢,他以前当过和尚,所以顺口就说了这个词。许世友这人挺机灵,说完之后,眼睛就一直盯着坐在那里的刘俊秀。

许世友直接点明要当“领头人”,刘俊秀也没客气。他猛地一下从座位上蹦起来,拍着胸口保证:“东南沿海要是开打,江西那就是前线的大后方,也是后方的最前沿。粮食供应这块,我们义不容辞,啥时候对子弟兵小气过!”

刘俊秀刚参加完会议回到南昌,不一会儿,毛主席的火车也抵达了。毛主席这次来,主要是为了前线打仗的事情。

主席直接了当跟刘俊秀讲,台湾那边动作不小,打算从美国购进飞机,从日本采购血浆,看样子是准备动手了。接着主席话头一转:“我估摸着他们未必有那胆子,但万一真来了,咱们得未雨绸缪,江西那边的粮食储备情况如何?”

刘俊秀心里盘算了一下,江西那边早稻种得最多,在华东地区排第一,而且眼看就要收割了,粮食的事儿根本不用担心。

接着,刘俊秀又一次拍了拍胸口,跟主席打包票说:“主席您就放宽心吧,我们一定能确保200万大军一年的口粮没问题!”

毛主席听完之后非常高兴,猛地一拍桌子,说道:“咱们关门解决!”

在那之后的考察日子里,毛主席碰到各省的负责人时,老是会称赞刘俊秀,夸他是个懂得为整体着想的人。

【给同事儿子开“后门”,帮他参军】

刘俊秀这辈子行事坦荡,从没为了自己那点小利益去给组织添乱。不过要是碰上朋友的事儿,他也会偶尔通融通融。

1971年的时候,刘俊秀负责内务组的征兵事儿,他听说杨尚奎家的俩孩子想当兵,结果没被选上。这事儿让刘俊秀心里挺不是滋味,于是他琢磨着,得亲自去杨尚奎家看看,问个明白,到底是咋回事儿。

刘俊秀和杨尚奎那可是几十年的铁哥们战友,两人在东北一块儿打拼过,后来新中国成立了,他俩又一块儿回了江西老家。到了50年代那会儿,杨尚奎当上了江西省委的一把手,而刘俊秀呢,就给他当副手,主要负责农业这块儿。

刘俊秀业务能力出众,但也因此招来了不少人的眼红。有的人甚至跑到杨尚奎那里打小报告,说刘俊秀“太霸道,啥事儿都得他说了算。”

杨尚奎对刘俊秀那是百分之百的信任,他鼓励刘俊秀大胆去做,自己则甘愿退居幕后,不惜放弃个人的晋升机会。

1954年,全国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,杨尚奎作为江西的领头人,本该是参会的不二人选。但他却主动向华东局打了报告,把这个宝贵的机会让给了刘俊秀。这样一来,刘俊秀就成了人大代表,而杨尚奎呢,一直等到1975年,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,他才终于当上了代表。

杨尚奎和水静是一对共同投身革命的伴侣,但1966年以后,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,夫妻俩的日子开始过得不容易了。他们遇到的这些困难,也让两个儿子伟力和建力受到了影响。

1971年的时候,杨家俩娃都已经长大,心里都琢磨着去当兵。但那时候,杨尚奎的日子过得不太顺当。他俩儿子一块儿去报名参军,结果都没被选上。

他们心里憋着气,也挺失望的,就对爸妈说:“您看,别人都在想办法找关系,您们咋就不去求求刘伯伯呢?”

杨尚奎和水静心里头肯定不乐意,刘俊秀那边虽说情况好点,但咱们也不能给他添堵。可没想到,这事儿后来还是传到了刘俊秀耳朵里。他自己就跑到杨尚奎家来了,一看杨尚奎不在,就跟水静敞开了心扉:“你家的事儿我都知道了,只要我能帮忙,我一定尽力而为。”

后来,刘俊秀直接给开国少将程世清通了电话,帮杨家那俩小子搞定了参军的事儿。

1985年的时候,刘俊秀老人在南昌走了,他一辈子都在为江西出力,那时候他81岁。

#百家说史品书季#

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时时彩五星大概率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top